大麦

超实用年,水稻苗床管理技术都在

发布时间:2020/9/30 23:25:16   点击数:
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各位稻农朋友们好:

在年由于苗床苗期管理不当,造成了水稻青枯、立枯病的大面积爆发,平台现将年在苗期管理上的,水分、温度、通风等管理技术分享给大家:

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性冷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的叶龄,给大家总结出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温度不超过28℃;二叶一心时,不超过25℃(超过25℃就会出现早穗现象);三叶一心后期应控制在20℃左右为宜。最低温度界限为10℃。根据以上温度要求进行适当的通风管理:

一、立针揭地膜(二层覆盖膜)

1、覆盖地膜目的是增温保墒,促进早出苗、出齐苗。但是早揭膜,在气温低的地方,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僵苗;晚揭膜,随着气温上升,膜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抗性差,第一叶节难分蘖。

2、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秧苗立针期(30%第一完全叶露尖),也就是在播后5-7天,第一片完全叶展开前(呈针状,约2厘米左右)。农户常说的水稻秧苗80%见绿时揭膜。3、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的阴雨天,应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时间宜在傍晚前),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4、浇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时,必须采取边揭膜、边浇水,如果揭膜水不足,蒸发过多,墒情较差,必须浇透水,以补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各时期通风

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结合苗床温度管理的“2、5、8”原则进行通风,使其大棚温度控制在要求之内。

1.5叶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8℃(一般22~25℃),在晴好天气提早通风炼苗,棚布不要落到底,最好是肩部通风炼苗。2.5叶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5℃(一般20~22℃),若超过25℃易造成早穗现象,根据天气情况加大通风。3叶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夜间最低温度高于10摄氏度的情况下,逐渐转入昼夜通风炼苗。插秧前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可以撤棚,等待插秧。

三、通风注意事项

1、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塑料膜等挡住,避免风大直接吹到秧苗。

2、小苗通风应背风放风,大苗可大通风。3、根据昼夜温差放风:温差过大放风时间以短为宜;温差小时可以增加放风时间。4、防御低温冷害。外界最低温度若是低于0℃时,要求必须采取增温措施,如加炭火盆、煤气罐、热灯泡、烟雾弹等。5、外界最低温度如果低于10℃,下午3点左右提早关棚保温。6、如遇低温冻害发生,应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萎蔫。7、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培育壮苗。

四、育秧期各阶段性温度湿度标准:1

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到出苗,约7-9天时间,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此期一般不浇水,棚内温度不超过32℃。如地膜覆盖的,待出苗后将地膜折去,如遇35℃以上的温度,应打开大棚两侧通风降温,在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

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约需5天,此期间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根5条根系,出苗80%时撤地膜,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及时通风练苗;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田状态。3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控制温度和水分,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插秧前要根据天气及棚内温度情况,多设通风口,及时练苗。练苗白天温度一般不超过20℃,夜间一般不低于10℃,当夜间温度稳定通过7℃时可昼夜通风。水稻育苗常见问题?

ippmKPT科普特农业联盟线-03-23

1、顶盖土。

播完种子覆完顶土要进行地膜覆盖,以便保持膜内湿润小气候,有利于出苗,但现在很容易出现覆土过厚或落干,两层土不能互相结合,呈湿润状态,极会出现顶盖现象,种子必须依靠自身的胚乳养分进行顶盖,正常小苗在2.5叶离乳,结果在2叶前提前离乳,这是造成弱苗主要原因之一。

2、下种量过大。

由于苗龄时间短,怕密度小不盘根,从正常的每盘粒左右提高到多粒,每盘内的营养,水分等能量是有限的,由于下种量过大,在有限的空间中相互争肥争水争光很难育岀壮苗。

3、浇水过勤,旱育不旱。

“有氧长根、无氧长叶”由于浇水过勤,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岀现少氧无氧很空出现徒长现象,土壤水分过大,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繁殖,浇水过勤,很难育岀壮苗。

4、壮秧剂和调酸使用方法不正确。

我们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壮秧剂的使用量越大,效果越好,而且还不得病,其实大家要知道,壮秧剂中的肥料也是化学盐,过多使用会造成盐分的积累,根系受到损伤,根据水稻的同伸理论,根伤也同样危及水稻的蘖、叶、适度的调酸才会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否则,会得不偿失。在酸性的土壤环境中,才可以抑制真菌的繁殖,调酸不会治疗立枯病,如果湿度过大,温度低,根弱的情况下即使调酸也一定不得立枯病,防治水稻立枯病必须是综合防治才有效果。

5、生根粉等使用不正确。

生根粉属促使植物快速形成的化学制剂、生根制剂使用过量或过频、会使水稻在6叶以后出现筒型药害症状、严重的会影响水稻的孕穗和拔节、减产幅度大。

推荐农户使用科普特苗床组合,苗青松等产品,既可以生根壮苗,又能防治病害,效果十分理想。

苗青松配方,一套一个棚(平米),一次性解决苗床病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js/187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