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有机稻田杂草防控技术及应用模式要点

发布时间:2020/1/7 22:05:11   点击数:

有机稻田杂草防控技术及应用模式要点

杂草是指生长对人类活动不利或有害于生产场地的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也包括部分小灌木、蕨类及藻类。中国农田常见杂草有种,分别属于77科,其中水田杂草种。杂草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传播方式多,繁殖与再生力强,生活周期一般比作物短,成熟的种子随熟随落,其抗逆性强,光合作用效益高等。农田杂草的主要危害为:与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局部气候温度;有些则是病虫中间寄主,促进病虫害发生;寄生性杂草直接从作物体内吸收养分,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的杂草的种子或花粉含有毒素,能使人畜中毒。一、稻田杂草的种类与分布中国有机水稻虽种植区域不同,但与常规水稻种植在共同的生态环境,土壤水分充足,生长季节气候温暖。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全国性分布的稻田杂草有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假稻属、野荸荠、水莎草、扁秆蔗草、鸭舌草、矮慈姑和眼子菜等。不同的稻作区域又存在特有的生态环境,它们又决定着区域性杂草的种间差异。按这种差异将中国稻田草害可以划分成5个区。(一)中国稻田草害区的划分1、热带和南亚热带2~3季稻田草害区主要包括海南、云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的岭南地区,主要杂草种类有碑草、异型莎草、节节菜、水龙、尖瓣花、千金子、四叶萍、鸭舌草、日照飘拂草、草龙等。2、中北部亚热带1-2季稻田草害区这是中国主要稻作区。包括闽北、江西、湖南南部直到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的北部及河南和陕西的南部。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水莎草、野慈姑、空莲子草、眼子菜、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莱、水苋菜、千金子、双穗雀稗、野慈姑、空莲子草、鲤肠、陌上菜、刚毛荸荠、闽蔺和萍等。3、暖温带单季稻田草害区主要指长城以南的黄淮海流域,包括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南的中北部,陕西的秦岭以北直至长城以南及辽宁南部多为稻麦轮作区。稻田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牛毛毡、野慈姑、水苋菜、锂肠、眼子菜和鸭舌草等。4、温带单季稻田草害区主要指长城以北的东北三省和西北、华北北部。主要杂草有稗草、扁秆藨草、眼子菜、牛毛毡、异型莎草等。5、云贵高原稻田草害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南地区。主要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眼子菜、鸭舌草、泽泻、野慈姑、四叶萍、萤蔺、牛毛毡、扁秆藨草等。(二)中国稻田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危害稻田中杂草造成危害较重的有多种,主要可分为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阔叶杂草(如鸭舌草)、莎草科杂草(如异型莎草)3类。中国尽管幅员辽阔、气候情况相差很多、耕作栽培制度与品种各异,但发生危害较严重的杂草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的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李氏禾,莎草科杂草的异型莎草、水三棱、扁秆藨草、牛毛毡,阔叶杂草的空心莲子草、鸭舌草、水苋菜、陌上菜、节节菜、矮慈姑等。中国稻田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危害主要在于:稻田杂草主要通过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来影响并危害水稻。由于杂草具有生长繁殖快、根系发达、一些杂草植株高大等特点,在与水稻共生一田的情况下,具有争水、争肥、争光的优势,从而抑制水稻生去长。另外,杂草种子混入稻谷会降低稻米品质。稻田杂草生长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出草高峰一般在播种后5d~7d和移栽、抛秧后10d左右出现,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第二次出草高峰在播、栽、抛后20d左右出现,主要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二、有机稻田杂草及控制原则与策略(一)中国有机稻田常见的主要杂草有机水稻生产中稻田常见的杂草主要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蓼科杂草等。以下简要对这些杂草的范围按类分为:(1)禾本科杂草。是水田的主要杂草,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主要有稗、野燕麦、看麦娘、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干金子、野黍、画眉草、牛筋草、旱熟禾、狗牙根、白茅等。(2)莎草科杂草。是为害水稻作物较重的一类杂草。主要有:香附子、水蜈蚣、日照飘拂草、水莎草、碎米莎草、红鳞扁莎、牛毛毡、萤蔺、扁秆蘸草、日本薦草(三工薦草)等。(3)阔叶杂草。又称双子叶杂草。可分为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主要有藜、苋、荠、苍耳、苘麻等。(4)蓼科杂草。主要有匾蓄、卷茎蓼、酸模叶蓼、本氏蓼、红蓼、水蓼等。(二)有机稻田杂草控制原则1、可持续原则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杂草控制手段和方法对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也是有机农业种植生产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可持续的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体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综合和辩证地运用多种控制手段,因地、因时制宜,经济、安全、有效地进行辨证调节,将有杂草控制在阈值之下,保证环境质量、生态稳定、植物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2、效益为先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平衡,杂草综合治理是可持续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利用杂草控制的阈值原理是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基本规则.即:只有当杂草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超过一定的阈值,估计由它导致的经济损失大于防治所付出的成本时,才采取控制措施,在生产中如果出现不显著的杂草密度,将容忍这种情况的出现。3、最优化原则有机农业的杂草控制要体现最优化原则,有效地综合各种非化学措施,以最优化的组合、最低的成本投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同时保护生物资源和环境,保证农业生态的永续利用。有机农业杂草控制优先考虑生物的、物理的、植物的以及栽培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三)有机稻田杂草控制策略1、树立有机农业的杂草观杂草是那些非作物植物或生长的地方的植物,他们具有高繁殖传播能力,高遗传变异性,往往较作物植物具更强的抗病能力,更强的竞争优势,更易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更易在天地中生长。因此人们普遍以敌对的态度对待杂草,生产的除草剂也尽可能杀灭所有的杂草,但往往事与愿违,除草剂不仅增加了杂草的抗性,而且影响某些作物的生长,污染环境,所以,要成功控制杂草,必须改变策略以及对待杂草的观念。有机农业的杂草观是充分考虑杂草的利弊,控制杂草的核心方法是调控作物与杂草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不利于杂草的环境条件,使作物与杂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梳理有机农业的杂草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杂草有多方面的危害,他们与作物争夺空间、光线、养分与水分,有些杂草与作物生长习性相似,若不防控或去除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在作物生长收获后,杂草又可成为病虫的替代寄主,杂草种子混入作物中也影响产品的质量。对上述杂草应予以清除,但必须采用非化学方法进行控制,以免损害土壤与作物安全。(2)某些杂草在维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控制害虫、提供牲畜营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类杂草应得到保护。(3)有机稻田控制杂草,不必“除草务尽”。如全部清除既减少了有机水稻生产单元田间生物多样性,也忽视了杂草的益处。有机稻田及田塍有低密度的杂章是可以容忍的,杂草控制要以能达到与作物间协调平衡为度。少量的杂草不会对作物造成经济威胁,低于经济阈值的杂草没有必要除尽2、强化综合治理对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杂草的控制,首先在于通过对杂草的特点和杂草与作物的关系的认识,采取适当的耕作、农业、生态措施预防或减轻杂草发生,再采用农艺、生物、物理、机械、人工等措施将杂草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任何单一措施都不是最经济或最有效的,因此,相关措施需要组合运用。从因地制宜出发,配套几种措施应用才能达到最好效果。3、抓关键控制点为了提高杂草控制效率,在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杂草控制的具体措施采用上,需要抓住几个关键节点:(1)抓控制杂草种子及繁殖材料的传播途径。切断这些传播途径可逐步压低稻田杂草种子数量,大大减少杂草出苗数量,减轻大田生产中杂草的防控压力。(2)抓稻田杂草防治适期。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是播种(移栽)后杂草陆续出苗,播种(移栽)后7d~10d出现第一杂草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播种(移栽)后20d左右出现第二次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以部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由于第一高峰杂草数量大、发生早,故这些杂草为害性大,是杂草防除主攻目标。三、有机稻田杂草防控技术方法(一)选用抗性竞争力强的水稻品种种植由于株型的差异、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水稻与杂草的抗性竞争力强弱明显不同,某些水稻品种能显著抑制稗草等杂草的萌发出苗和生长,研究表明杂交稻具有更强的自然控草效果。但即使是常规水稻品种也因各自的株型、生理生化特性存在差异,它们与杂草的抗性竞争力强弱也会明显不同。生产者可试验观察不同株型水稻与杂草的竞争,确定哪些品种更具有强竞争力,然后推广。种植与杂草竞争力更强的水稻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自然生态控草作用,再结合其他控草措施,可较好地控制杂草,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二)合理轮作控制杂草合理的作物轮作可以维持杂草群落和杂草种子库的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兼顾杂草控制和杂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衡,实现稻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合理的轮作由于不同作物的耕作方式以及作物营养需求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也不同,这样就会对杂草形成一定的生态竞争,进而达到控制杂草生长的目的。水稻和大小麦玉米等进行水旱轮作,和豆科、绿肥作物轮作都可明显减少水稻田杂草数量并防止稻田优势杂草(如稗草)种群的形成。(三)切断杂草种子及繁殖材料的传播途径其主要措施有:精选种子,清除水稻种子中夹杂的杂草种子;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秧苗移栽前彻底清除杂草;在进水口设置拦截网,拦截随水而来的杂草种子;稻田灌水后将被风吹到田边地角的杂草种子用网捞出。坚持以上措施,可显著降低大田杂草的发生量。(四)采用以水控草水稻秧苗栽前对田块进行灌溉使杂草萌芽,然后翻耕,清除萌发的杂草。移栽前及时对土壤上生长的杂草进行清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杂草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水稻生长期杂草数量。旱生或湿生杂草在较深水层环境条件下不能够正常萌发出苗或生长,利用杂草的这一特性,在水稻手工移栽或机械插秧后的10d-15d保持3cm以上水层,可延缓大多数杂草的萌芽生长。水稻生长中后期保持一定水层可控制多数杂草的生长。这一方法从经济角度讲,也体现了“节工省本”的效果。(五)利用稻田“种养结合”与动物养殖控制杂草利用动物取食、活动控草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应用广泛的有稻-鸭共育,稻田养蟹、稻田养鱼和休耕稻田养鸡、养鹅、养牛羊等食草动物等,如每亩放养10~12只役用鸭,利用鸭子吃草及活动过程中的踩踏产生中耕浑水的效果,抑制杂草种子发芽,对杂草的控制率可达到80%以上。利用休耕稻田养殖食草动物对来年稻田控制草害也益处多多。(六)应用覆盖物控制杂草通过稻田覆盖可以有效地遮挡太阳光线使得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些覆盖物还能抑制杂草种子萌发,致使杂草生长不良或死亡从而达到有效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在水稻生长早期,覆盖粉碎的作物秸杆、绿肥、稻糠、稻壳、树皮、树叶、木屑等均有良好的控草效果。另外,在水稻田放养红萍、绿萍既可起到固氮培肥作用,又能抑制杂草生长。水稻收后秸秆还田,对冬闲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调控效应显著,能显著降低稻田杂草密度及生物量。(七)实施机械除草机械除草效率高、针对性强,不但可防除杂草,而且结合中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水稻生长。机械除草是大面积有机水稻生产中实施的最佳选择,通常需要与机插秧的行距相匹配,在插秧后15d~20d内除草为宜。富来威除草机械(八)实行人工除草人工除草主要是采用手工拔草和使用简单农具除草,除草效果好,但工作效率低,不能大面积及时防除,但仍是目前有机水稻生产中主要除草的方式之一。人工除草也要准确把握时机,一是在水稻移栽后选择尽可能多的杂草种类萌发而没形成对水稻生长威胁时为最佳除草期,二是水稻生长后期一些大型杂草种子形成之前将其清除。富来威除草机械(九)采取物理方法除草现阶段,应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物理除草技术有火焰除草、蒸汽除草、红外线除草、微波除草、太阳能除草等:火焰除草是利用燃烧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器进行除草;蒸汽除草则利用高温蒸汽杀灭杂草;红外线、微波辐射除草是使植物细胞中的水分沸腾。导致细胞破裂达到除草目的;太阳能除草是用透镜聚光照射的方法除草。物理除草技术在有机水稻上主要应用于移栽前大田杂草控制及育秧苗床、营养土的杂草控制方面,特别在育秧苗床、营养土上使用,可起到除草、杀菌消毒的双重作用。四、有机稻田杂草防控技术应用模式(一)主要应用的4种模式要点1、农耕技术应用模式这种以传统的中国农耕技术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的方法兼用形式。(1)选用抗性水稻品种。(2)精选种子,清除杂草种子。(3)结合整田、打捞杂草种子,种前翻耕整地、淹水灭草。(4)采用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好气灌溉等健身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群体抗杂草竞争能力。(5)安排合理的耕作制度,采取水旱轮作等措施,防治或减轻草害的发生。2.生态防控技术应用模式这种技术应用模式主要是以种养结合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吸引食草动物等手段来实现生态防控杂草危害的目标。种养结合的方式有;稻鸭共育、稻鱼共养、稻蟹共生、稻虾共殖以及北方稻区的稻螺共存等。另外,还可利用南方有机稻田冬闲期间在稻田中养鸡、养鸭、养鹅,养牛羊等动物。吸引的食草动物主要有兔、龟等爬行动物和相关鸟类等。3,人工防控技术应用模式这种技术应用模式体现在以下几种方式上。(1)靠人工以手工的方法拔草。(2)靠人工使用专用除草的工具或器材除草。(3)靠人工操作相关的机械进行除草。4.组合技术防控应用模式这种技术应用模式的特征是:组合集成应用了农耕技术、生态防控技术、人工防控技术中的某些有效方式和手段,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突出优势来加以应用,这也是有机水稻生产中以打组合拳的方式来控杂草危害所提倡的标准化操作模式要求。(二)应用模式的成效考量在有机水稻生产中杂草的危害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上述的四种防控技术应用模式在各地生产中被广泛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但其综合成效如何,各地稻区的生产中各有千秋,差异比较大。有些模式方法如地膜覆盖用法单一,效果也不明显;有些模式方法采用,成本较大,影响收益;有些模式采用,不适合地域或季节,事倍功半。为此,对有机稻田杂草的防控技术模式成效考量需掌握以下的重点。(1)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应用。除农耕技术外,其他的技术应用需以本地的条件适宜为主。如气温太低就不能“稻鸭共育""稻蟹共生”等。如气温太高,就不能"稻田养螺”等。(2)必须坚持可操作性。不管是“种养结合”,还是机械除草,如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秧苗移栽的行间距及合理密植不对称,就会造成无法操作或操作不当的后果。(3)必须坚持省工节本的综合效益。如有些用工量过大,不如用机械;有些投入本过高,不如多“种养结合",或吸引食草动物并顺其自然。目前,从中国有机水稻生产单位采用的有机稻田杂草防控的技术应用模式特征看,一是人工方式除草在减少,利用机械除草在扩大;二是单一除草方式在减少,综合集成应用在增加;三是就“稻”而“稻”生产方式在减少,稻渔、稻禽"种养结合"应用在增加。参考文献:中国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模式指南(上)视频:富来威公司







































白癜风疗效
白癜风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gx/177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