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功效 >> 图谱让你详细了解水稻纹枯病
眼下已经进入7月份,据广大坛友反应,各地水稻纹枯病逐渐开始发生,那么水稻纹枯病到底是啥样?有哪些症状表现呢?接下来就然我们进入今天的图谱系列——图说水稻纹枯病。
燥热的夏天,让我们看一下绿色的稻田海洋,会不会感觉一丝凉意!
定睛来看,咦?这水稻好像不对,其中貌似有蹊跷啊!
看箭头所示处,熟悉的水稻的人应该特别熟悉吧!产生水浸状的病斑。
看到这个,相比大家都知道了吧,典型病斑,病斑有点云彩的感觉,因此又叫做云纹斑。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后期到抽穗期发病最多,最开始,上一年残存的水稻纹枯病菌核逐渐萌发,侵染水稻基部。
在水稻田间,纹枯病的菌核随着水稻田里的水流动传播,种植的水稻在田间就形成了类似篱笆的感觉,这样漂浮的菌核就可以附着在水稻基部叶鞘上逐渐发展,在田间整体表现为水平的扩散。
水稻纹枯病前期水平扩散示意图。
纹枯病侵入水稻后先从基部叶鞘发病,然后垂直向上扩散到上边的叶鞘上、叶片上。
最初,表现为如水烫过一样的病斑。
逐渐发病,出现灰白色的云纹斑。
叶片上,典型的云状病斑,中间略为发白。
水稻纹枯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一旦发生严重,将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水稻减产。
看,这是发展到最上部了已经,这样,供给水稻营养的最上部叶片叶鞘都发病了,这样就好像给籽粒断了给养一样,水稻籽粒自然就瘪瘪的。
这是十分严重的,下部发病严重,导致上部部分叶片枯死。
仔细看,这是什么?难道是土球上来了?
来一张清楚的啊!对啦,这就是水稻纹枯病后期病菌产生的菌核,到了中后期,菌核掉落到水中、土中越过寒冷的冬天,在来年的春天,就是这些菌核随着水流,遇到水稻就又开始萌发,继续为害水稻。
最后简单总结下吧,水稻纹枯病属于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其他两大病害是啥呢?知道的同学可以说下哦!),水稻纹枯病在高温高湿(28-32℃)条件下容易发生,在分蘖期即可发生,如果偏施氮肥、田间郁闭则会加重发病。
在防治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打捞菌核以往发生严重的地块,一定要记得打捞菌核。在春季稻田灌水时候,由于菌核比水清,水稻纹枯病菌核会漂浮上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在田面耙平以后,适当加深水层,然后用畚箕等工具把浮在下风的田边和田角水面上的浪渣和菌核捞起,挑离稻田,深埋或晒干烧毁。
二做好肥水管理1、重视基肥,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
2、是氮、磷、钾要均衡使用,尤其不要偏施氮肥;
3、追肥要早、要适量,按“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追施。在水上,实行浅、露、搁、活的灌溉方法,即在水稻分蘖阶段要实行浅水勤灌,适当露田;分蘖末期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抑制茎叶徒长;进入孕穗期后,应实行活水灌溉;到灌浆结实期则要坚持干干湿湿,促使秧苗生长清秀,无病到老。
三药剂防治根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在分蘖期发现病株后就应及早用药,防止病菌随水扩散,水稻封行前喷药防治效果较好。搁田期田间湿度下降,纹枯病发生受到抑制,搁田复水后病害在田间会重新扩散,注意用药防治。
药剂可以选择:井冈霉素、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用药的时候,田间可以留一点浅水,这样会有利于药液进行二次分布从而提高药效。
注:本文由谷雨小晴整理,文中图片引自论坛中水煮鱼、东农农夫、阿茂、人大代表等坛友的帖子,特此说明!
以上信息均来源于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gx/1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