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介绍 >> 又到一年插秧季,崇明大米与您相约
初夏气候转热万物茂盛
正是耕种的最佳时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崇明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插秧的季节农田吸饱了水
泥水交融细腻均匀
来往的农机忙碌的身影
在大地的怀抱中
描绘着绿色的诗篇声隆隆,举目满眼绿色,5月25日,在位于新河镇的“两无化大米”基地北湖农业公司的稻田里,插秧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咔擦,咔擦......”随着秧针高速“飞舞”,一排排秧苗被整齐地插入田中,为灰色的水田披上嫩绿的新装,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这次播种的水稻品种是深受江浙人民喜爱且屡获殊荣的“沪早香软1号”品种,面积约为亩,在全区1万亩“两无化”基地中严选核心区域进行精心培育,才赋予食客们这稀少的早稻美味。自开春以来,崇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春耕生产,对于生产关键环节的农资,崇明不断加大对门店的巡查检查力度,督促落实购销台账、索证索票等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农资供应安全、使用高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是南北朝时著名的《插秧诗》,描写了农时插秧的情景,而现在机械化耕作取代了原始的牛耕犁耙,年,崇明区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6.3%。早在三月底,全区台大中型拖拉机、台插秧机、台穴播机的检修维护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整装待发了。今年我区水稻预计种植面积26.92万亩,截止5月26日作业结束,已种植约2万亩。至秧苗插入田中开始,它的一生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在崇明的“两无化”水稻种植基地里都安装运用了土壤、水质、气象及视频等物联网传感器,能实时智能追踪水、土、气等水稻生长环境的变化,还能进行分析预测,进行农事行为识别、水稻生长周期识别及水稻病虫害识别检测等,插秧、抽穗、灌浆、收割,田间农事实时监测,生长周期全程纪录,这些信息和大米上市前的检测结果都将浓缩进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