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宝塔山与小岛花园人为活动的日益增加,这些曾经的“锹甲乐土”已满目疮痍,时至MrJiang寒假回国,因此决定再次组队前往进行采集。
青义宝塔山上曾经具有极其丰富的青冈栎林,一度发展成为这片山区的优势树种。我们先理下甲虫与这种栎树的关系,由于这种壳斗科落叶乔木的树干极其坚硬,它们也就有了“铁栎”的称号,既便如此,云斑天牛以及芳香木蓑蛾仍然将这些硬如磐石的大树作为日常幼虫期必备口粮,尤其是芳香木蓑蛾对青冈栎情有独钟,这种蛾的毛虫会在树皮下不断蚕食树干导致树皮开裂内部腐朽形成树洞。
为抵御毛虫攻击并加速伤口愈合,树木会分泌树汁,这些树汁本身带有糖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发酵,产生强烈的酒味儿,锹甲、金龟、兜虫对这种气味根本无法自拔,它们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占树洞为己有并以此为进食、交尾、御敌据点,甲虫的出现对树木伤口愈合有一定影响。
随着毛虫大军的不断蛀食,这些坚挺的乔木最终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一些真菌类,例如木灵芝便会乘虚而入在树干中不断向内蔓延菌丝,有了菌丝分解白蚁便开始在树干内筑巢,最终导致青冈栎枯死。此时的青冈树或许还会耸立半年之久,因为有菌群存在,锹甲、金龟及兜虫又会以这些朽树作为幼虫的食物包。
当这些树底部被分解后,遇上大风天气便会倒下,它又成为地栖性节肢动物比如潮虫蜈蚣等的家园。上文提到,青冈栎为落叶乔木,它们的落叶分解之后对金龟及兜虫幼虫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可以说,一棵青冈栎维护了几个小生态圈生存,对这边山区的节肢类至关重要。
正因为宝塔山存在分布广泛的青冈栎,这里的锹甲种群曾一度十分庞大。然而,一方面由于近些年宝塔山开始修路并建立樱花基地,另一方面随着木耳种殖的推广,大量青冈栎、榆树、构树等阔叶林被砍伐,那些依赖于青冈栎的锹甲种群逐年减少,加上冬天村民对于朽木的采集,这些威武的甲虫生活愈加艰辛。
正因为如此,在这里采集锹甲越来越困难,体型也大不如从前(锹甲幼虫期间所摄取的营养对成虫体长有影响),所以笔者现在很少到这里采集,阔别一年,这次跟MrJiang绝定再次探访。
毫无疑问,冬天野采的重点在幼虫上,而要想找到幼虫必得先找到合适的朽木,雌性扁锹甲会在有一定湿度、菌类分解充分及直径通常超过十厘米的偏硬朽木上产卵,这样的条件在这片山区已不多见。
跟着MrJiang步入林间,原先作为行道树的青冈栎被砍伐只剩下树桩,这棵树在被伐前曾经是中扁、金龟、红颈天牛及白斑天牛的理想住所,几乎每年皆能采到。由于接着“地气”湿润度刚好,加上木灵芝丛生分解理应很好,这段树桩原本应最有可能找到幼虫,然而试了几锤子发现这段树桩太硬,菌类分解得并不充分,不可能有锹幼在此栖息。
我们继续上路,杂木林间零星有倒木分布,然而皆没有完全分解,相当坚硬,这些木头往往来不及等到满足锹甲的产卵条件就被村民拾走当柴烧。
接下来我们向北挺进,在去年的采集地点,MrJiang挖到一只中扁公虫,体型仅仅有27+。
同时发现一只中等个头的中扁母虫,注意是母虫,笔者拿来与之对比,可以更加直观地比较其大小。
我们在厚落叶间搜寻,搬开散落四处的石板,突然发现众多“小21金维他”,这说明此处有金龟或兜幼存在,在粪便堆中搜索一番后,我们很快发现一只肥硕的白星花金龟幼虫。在此之后的采集之旅并没有太大的收获,曾经的锹山已岌岌可危。
带着遗憾离开宝塔山,我们前去小岛花园,那里也有数量可观中扁群落,笔者曾在上一篇《小岛花园寻锹记》??中提及。小岛花园的主导树种是柳树与构树,这两种树的主要寄生蛀虫是云斑天牛,它们的幼儿园虫会在树干内打出隧道并且不断从树洞囗排出吃剩的木屑,这些木屑不断累积,在树下形成厚厚的木屑层,对于中扁而言这里是理想的栖身之所。同时,这两种树与青冈栎一样会分泌树汁,能为成虫提供理想食源。柳树构树的朽木不及青冈栎坚硬,开挖相对容易,很多时候用手就能解决。上个夏天我们已经确定了几外倒木,这些地方很可能有锹幼,所以这次进入公园我们直奔那儿而去。
开挖之后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这些朽木分解得很充分,湿度刚刚好,满足锹幼生存的条件,刚搬开就有一片锹甲鞘翅且已被真菌分解薄如纸。
倒木能为多种节肢动物提供栖身场所,搬开一片树皮一只小白额高脚蛛呈蟹形蜇服在朽木间。一方面朽木有一定保暖作用,能为其提供挡风阻雪之所,另一方面我们开挖朽木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蟑螂若虫及卵鞘,对这只小白额而言这里便是天然自助餐厅,而当它长大之后,这些蟑螂的后代也长大了,为其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大小的食物,可谓一举双得。
放走了白额我们继续用手挖掘,很快便挖出分解得很细的木屑,能咬出这种木屑只有锹甲幼虫了,顺着咬食隧道向里挖,很快便挖到一只L2小幼虫。
接下来在这段朽木间又发现一只L1与L3,对比之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三龄比一龄大得多。
在这段朽木之下,我们还找到一个大公的头壳,体长估计在75以上,不知这些幼虫是否与之有血缘关系。
告别了这颗树我们继续向前,突然发现道旁的倒木外有非常明显的蛀食痕迹。
开挖之后在隧道末端只发现一张幼虫的皮以及一个茧,这只幼虫很可能被橙头泥蜂寄生,它们喜好寄生于分解类的甲虫幼虫,锹甲也不例外。
上一张棕头泥蜂成虫图,当之无愧金龟与锹甲幼虫杀手。
凶案现场,被黄鼬猎杀的四川短尾鼩,野生动物应该不会这么浪费粮食,可能因为鼩鼱太多了,吃饱了继续杀,只为满足一时杀欲。
因为靠近水湾游客量大,这公园近年来开了不少农家乐,冬天虽为淡季但时有冬泳者前来,因此不时会有人捡拾朽木当柴烧。我们在一段当柴火的朽木根部发现相当明显的锹甲分解痕迹。
这段柳树虽然不如青冈那么坚硬,但开挖仍然不容易,分解不充分,加上被搬到不接“地气”的地方,有些地方相当硬。在这棵树的根部能挖得动的地方我们发现两只L3,一公一母,树干深处极有可能还有幼虫存在,因为发现了不少向树干内部深入的隧道,隧道开口很大,幼虫个头应该比这两只大,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座花园在建园之初种植了不少海枣树作为行道树的苗蒲,然而一种东亚入侵物种也随之而来,红棕象甲能在短时间内蛀空这些名贵的植物。由于公园疏于管理,海枣林日益减少。两年前,这座公园仅剩的两棵海枣中的一棵枯萎,但当时并没有想过与红棕象甲有关,实际上笔者在该公园仅注意过大竹象那样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的种类,这次鬼使神差想着挖挖海枣朽木。
海枣朽木很软,用手便能解决之。开挖之后又见白额高脚蜘蛛,这座公园有树的地方就有朽木有朽木的地方就有高脚。
朽木中不时有用木丝做成的土蛋,但开口皆已顶开,撕开之后空空如也,早已“人去楼空”。
在开挖过程中MrJiang发现一副铠甲,因为旁边就是竹林,一开始我俩以为是竹象没太在意,后来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副铠甲相比竹象要短小且背纹不同。
R属红棕象甲,这货外骨骼之强,战斗力也很强。虽然只是外壳,但仍然很硬,R属打架靠的是蛮力拥抱,再配上头部的连续刺顶,这一属的外壳甚至连怪物苏也很难破,笔者很早前用同属象甲小个体母虫,注意是小个体母虫对战大个体云斑天牛,直接把天牛打瘫,口吐白沫,对同大小锹兜也有克制作用。红棕象甲不会蛀食朽木,它们以活棕树为食,成虫可用甘蔗饲养。
只要是朽木,金龟幼可谓来者不及,我们在这棵海枣根部又挖出“朽木终结者”。
红棕象甲羽化后剩下的虫茧成为很多昆虫的越冬场所,例如这只黑光猎蝽。与白额高脚蛛一样,朽木能为它们提供免费的马陆大餐。
我们在朽木中搜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枣朽木也有锹幼,这只L2幼虫看上去很健康。
棕榈朽木保暖效果很好,有很多种类的节肢将其做为栖身之所。
紧接着,我们对旁边的活着的海枣进行探索,刚搬开便发现一个土蛋。
土蛋很硬,费很大劲撕开之后终于找到一只还在蜇服的母虫。
海枣的叶腋处是红棕象甲常化蛹之处,搬开叶片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其茧。
在鳞叶下可以看到明显的蛀食痕迹。红棕象甲幼虫对海枣的危害很大,进食方式与云斑天牛类似,它们会顺着叶腋不断向内蛀食且用咬下的木屑填满其隧道,最终导致树干内部朽化树木枯萎。
紧接着,我又发现一个土蛋,这一次是雄虫,相比之下,雄虫的鼻子上有毛、体型更大更强壮且胸甲花纹更酷炫。
看来这树“中毒”不浅,红棕象甲已经在此“占山为王”!
这些红棕羽化不久,处于蜇服期,身上还带着蛹皮。
红棕象甲会向着树心往下蛀,导致树木快速朽烂。
因为海枣叶片很硬加上叶尖带刺,我们在这棵树能及之处找到8只红棕象甲,3公5母,在它们出蜇之后便会继续扩张危害棕林,所以我们决定带回去人道之。
旁边的棕树林中,我们找到一棵立着的棕树朽木,又表演了一番徒手撕鬼子的快感,不对,是撕朽树的快感。
这棵树中又见“二十一金维他”,金龟类幼虫太强大什么也能消化掉。
就留下的缩水土蛋及留下的铠甲来判断,应该又是白星金龟。
我们继续前进,我在路边发现一棵已经倒下的海枣,撕开表层树叶可以很明显的蛀食咬洞。
当撕开第二层树叶后,三个土蛋随即映入眼帘,看来红棕象甲已占领了这里,它们是导致公园海枣林团灭的原凶。
在随后的捜寻中我们找到越来越多的土蛋且有爬出茧已过蜇服的成虫。
这棵海枣也成为拟步甲幼虫的进食基地,尤如大麦虫。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段朽木中也有锹幼,居然在红棕象甲身上粘着一起带了出来,注意发现锹幼了吗?
越冬的慈螋与红黑猎蝽。
蛹?!惊喜不断。
这棵海枣倒下的时间估计不超过两个月,被红棕吃得很彻底。
来张合照,感受红棕象甲大军的震撼!
随后,我们到达一处菜地外发现一大段构树朽木,上文笔者说过这座公园疏于管理,这里有不少土地被附近居民占地种菜回归乡野,为此,有不少倒木被他们捡拾做成篱笆,而那些被放到最下面“承重”的粗大木头中往往有锹甲幼虫栖息,因此这里也是我们常采之处。
这段构树有非常明显的蛀食木屑,开挖之后的确没让我们失望,前段发现一只L1一只L2。
后段树木中我们看到了极粗的进食隧道,笔者用手指与之比较。
开挖之后,挖得两只巨大的L3,估计体重在十克以上。
在清理最后一段朽木时,我挖到了一窝双齿多刺蚁,感受了一场蚁酸的洗礼。
回去的路上我们发现一段分解得极好的构树段,用手就能搬开,锹甲的隧道痕迹显而易见。
开挖过程有种有一种开挖产木的感觉,这段朽木中以L1L2小幼虫为主。不久之后这一朽木就会被当柴烧,可谓“捡救性挖掘”,而采到的幼虫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待成虫交配后再在更合适的地方放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清理最后一片朽木时,我们发现一只巨大的L3,较上两只体型更大!
最后,让我们欣赏夕阳西下。
另外,上一篇《生态标本制造》??有不少同学想看蜘蛛的,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在快递途中牺牲的海捕,可惜没有留下过程照片,先上几张图,往后有尸体时朱老师会给同学们补上,稍安勿躁。
朋友们有什么关于昆虫想和我交流的可以找rlyl要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js/2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