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介绍 >> 美食战争和文明,美食与文明一本书给
今日提问:美食与战争关系有多大?
当亚历山大大帝在一次交手中击败波斯的大流士三世后,他站在这位皇帝的帐篷中惊呆了:
那些金光闪闪的用具,餐盘里的珍馐佳肴,闻上去极具高级感的香水和香料,还有那尽显皇帝威严的沙发和桌子,亚历山大大帝叹了一口气,说:“看起来,这大概才是作为一个国王该有的排场吧。"
亚历山大大帝大帝是个土包子吗?并不是这样,当时的希腊是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供他享受的,但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却不是这么教的。
苏格拉底始终认为,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生活应该是朴素的,吃食也应该是朴素的,不能太过奢侈,更不能浪费。
波斯那种过度讲究和奢华的食物,确实吃起来不错,但却会刺激人的食欲,让人胃口大开,贪得无厌。
一旦贪欲在食物的刺激下越来越大,那么波斯人想要的就不仅仅是食物,他们就会扩充军队四处征伐,让本国和他国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看到过大流士三世的体面生活前,亚历山大大帝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
可现在亚历山大大帝不淡定了,同样是国王,为啥自己的宴会就要朴素?人家大流士一式的宴会就那么那么讲究、那么香呢?
于是亚历山大大帝就决定改革了。
至少他个人的宴席,开始慢慢接近波斯人的大排面儿。
他在希腊城邦中的宴席暂且不说,且说他出征时都要讲究,他的“百席账”规模特别大,席面儿也特别排场。
人数最多的一回,亚历山大大帝邀请名将士来赴宴。可见这位大帝把老师的教诲都浑忘了。
在他的影响下,希腊的很多城邦都出现了融合了简朴希腊饮食和奢华波斯饮食的席面儿。
现在想想那席面儿都挺诱人的,有:波斯的大饼、羊肉、香料和酱汁儿,再加上希腊的橄榄油、葡萄酒,鱼露和鱼,那简直绝了。
从勤俭节约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大帝的饮食改革过于靡费了。从一个吃货视角来看,亚历山大大帝的饮食改革,做得一点毛病没有。不过……够没出息的。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事,罗马人在不久以后也干过。
罗马共和国的军队击败了亚历山大的继承者——马其顿国王帕修斯之后,面对马其顿王国精致的膳食和精美的餐具,他们目瞪口呆: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么过,饭还可以这么吃!
他们不淡定了,作为庆祝这场胜利的游行,他们在马其顿王国打砸抢了三天。然后毅然决然抛弃了简朴克制的共和制饮食传统,开始了奢靡的帝国饮食。
很快罗马的贵族们就发现,掺着人血的斯巴达黑汤糟透了,虽然那玩意儿能督促他们自律,但是确实难吃啊。喝着那玩意儿话都懒得说,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还是那些能够调动他们味蕾的帝国风格饮食更好,能够让他们在宴饮之间,尽显自己作为贵族的优越感,并能帮助他们巩固住与朋友、客户之间的联系。看来,在餐桌上社交,古今中外都一样。
这是汗青堂系列丛书中《饮食与文明》中的小故事,把人家正正经经的亚历山大大帝写得这么哏儿,把一段我们不了解的历史全都拌到饭里了。
书中像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吃货君主还有很多,吃就对了,至于什么扩展领土疆域啊,实现统治抱负啊,其他的都是顺带的事儿。他们为了面包、肉和酒,这样既简单又朴素的原因,高高兴兴地去发动战争扩展地盘。
就这么扩大了他们自己的版图,交流了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也推进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
《美食与文明》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其中有意思的东西真是不少:
印度的糊糊来自波斯?
肯、麦家的套餐与高级的法餐有什么关系?
中国人的淡泊,是怎么从饮食从中体现的?
以为我看的是美食,但实际上在这些大麦、小麦的饼里,大米、小米的粥里,那夹的、熬的都是历史,都是历史,特别有意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慢慢读书,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我是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