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种植 >> 那特殊的一个半月,乌克兰粮食都卖给了谁
如果说在工业时代,得到上天最多恩赐的地方是中东,那么回首农业时代,乌克兰获得大自然给予的礼物绝对羡煞世人。
这个地处欧洲东部,黑海北岸的国家,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绝大部分区域位于东欧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为充足的水源资源(2.3万条河流,2万多个湖泊)为农业的种植提供了绝好的生长条件。
另外,乌克兰农业用地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黑土面积.86万公顷,占世界黑土总量的27%。
在这种大自然厚爱的襁褓下,乌克兰农作物产量平均可达其国内需求量的1.5~2倍。毫无疑问,要是在农业时代,这便是妥妥的富足社会。
即使是现在,乌克兰的农作物出口在全球也是位列前茅的: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葵粕出口国,第三大谷物出口国、第三大菜籽、核桃出口国,第四大大麦和玉米出口国,第六大大豆出口国。
所以,欧洲粮仓的称谓绝非徒有虚名。
不过,从今年3月份开始,这个人类的粮仓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开仓放粮了。原因众所周知——运粮的路被炮火堵了。
9月中旬的时候,在联合国的协调下,黑海粮食外运道路得以畅通,乌克兰粮食走向世界迎来看新的春天。不过这个春天有点短,截止于10月29日,刚好一个半月。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乌克兰的粮食都卖给了谁呢?下面一张统计图表会给到大家答案。
先给大伙说明一下这个图表的一些指代:
1、单位为百万吨,右下角的白色圈圈中的小圈代表10万吨的大小,大圈代表40万吨的大小。以这个为尺度,我们可以大概测算出没有具体数字标明的国家是多少。
2、该图表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在这段时间乌克兰出口粮食目的地中,各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其中绿色代表高收入国家、紫色代表中高收入国家、黄色代表中低收入国家,橙色代表低收入国家。
第一眼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直观感觉:这一个半月乌克兰进口到高收入国家的粮食远远多于低收入国家。
若具体来看的话,高收入国家中的西班牙得到了万吨(这同时也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意大利进口了86万吨,荷兰进口了约70万吨。高收入国家中进口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还有:德国、罗马尼亚、韩国、法国、比利时、以色列和希腊。另外像爱尔兰、英国、葡萄牙、阿曼和欧盟的其他国家,也从这波粮食出口中抢到了一些名额,不过不多。
中高收入国家中,土耳其进口了万吨,这对这个横跨欧亚两洲国家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因为由于缺少粮食,下半年开始土耳其的必需品(尤其是食物)价格出现了火箭式飙升,涨个50%都算是非常温和的数字,像面包之类的小麦制品常常涨幅超过%。
这份统计图表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将伊拉克、利比亚和美国的佐治亚州同归为中高收入地区。不用去查询资料,我们都知道,这两个被老美飞机蹂躏过的地方,收入水平怎么都不可能跟老美本土相比,哪怕是区间内的上限和下限都不可能。
再接着看看中低收入国家里,埃及拿到了42万吨,为这一队列中的第一。这是埃及人“努力”的结果,在前段时间中,只要大家有在纽约聚会,埃及就聊“非洲没粮食了”的话题。所以黑海运粮通道畅通后,大伙再怎么抢,都会给埃及留些。
印度、印尼、孟加拉和越南,本身也属于粮仓之地,往年出口的农作物也不少,但是也有些品种是需要进口的。因此,这一个半月中,他们也抓紧机会从乌克兰进口了10万吨以上的粮食。中低收入国家中,进口量在10万吨以上的还有北非、伊朗、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10万吨以下的有黎巴嫩、巴基斯坦和吉布提。
低收入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在这一个半月中从“欧洲粮仓”中买到粮食,他们分别是阿富汗、也门、苏丹、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而且除了埃塞尔比亚之外,其他四个国家获得的粮食进口量都不超过10万吨。
说实话,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所有的商品贸易都是市场化行为,而市场是逐利的,自然谁给的价格高,就会卖给谁。正是如此,在这一个半月里,高收入国家获得了乌克兰超过一半的粮食出口,而低收入国家则寥寥无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低收入国家的人并不需要粮食,相反,他们比高收入地区的需求量更大,也更为迫切。
有人说,市场就是市场,不必要道德绑架。
这没错,但是别忘了当初欧洲为首的高收入国家可是打着“拯救非洲粮食”的旗号要求开通黑海运粮通道的。也就是说,是这些有钱人自己先立起了“道德的牌坊”,这个时候再拿市场说事,拿钱压人,多少是不是显得有些不道德了呢?
所以说,有些饭,吃了就吃了,市场经济嘛,也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就别玩“又当又立”那套,太难看。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