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的麦子收一石青海日报
有的升分成两半,装满一半,便是半升。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我省知名作家井石多年来致力于“花儿”(青海民间称之为“少年”)的研究,近年来又把目光投向“少年”歌词中提到的一些老物件(它们曾经在青海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今因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已经或正在消逝于时间的长河中),撰成系列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与生产、生活中的老家什这些物质文化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别具青海地域风味。本刊从这期开始,不定期地予以刊发,相信它们一定能勾起老年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会引发青年人对祖辈人生活的浓浓兴趣。——编者□文/井石高山的麦子收一石,黑大麦收给了两石;多人的伙里把你看,模样儿活像个牡丹。一石,两石的“石”在这里应读为“dàn”,而不是石头的石。石、斗、升、合(读音“gě”),是中国传统的容量单位,石、斗、升、合,均为十进制,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这首“少年”开头两句起兴的两句说,“高山上种的麦子收了一石,大麦收给了两石”,这里的麦子指小麦,大麦是类似青稞的粗粮。意思是高山上种大麦比小麦划算。在青海农村,斗升计量到民国时还在用,“七月里到了碌碡响,狗腿子站满了一场;升斗碰的鞭杆响,一年的血汗抢光。”过去收粮就用升斗,“升斗碰的鞭杆响”,是说催粮的狗腿子们量粮食时手拿的鞭杆,稍有不对就打人,把一年的血汗(粮食)全抢光了。现在青海农村,石、斗、升等量器都不用了,这些量器变成了装东西的工具。而在“少年”里出现,说明这种计量关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借三升麸子还三升面,急下着没顾个本钱;维下的连手没见个面,花掉了许多的粉钱”。“三斗三升的瓜子金,尕骡娃没驮上五升;你身上我得了相思病,三个月没让我起身。”前两句是虚设,瓜子金是指沙金,过去没有一个金掌柜能淘金淘到“三斗三升”的瓜子金。关键在“你身上我得了相思病,三个月没让我起身”上。这病比“三斗三升的瓜子金”还重,三个月连身都起不了。来源:青海日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fulane.com/xfljc/12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传统大曲高端酱酒的品质背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