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总结杭州市临安区在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小切口、大场景”的原则,从全区范围内梳理选择10个强村富民优秀案例供学习参考。

今天为大家介绍

於潜农事服务中心

农业“双强”助推打造农事服务新样板

浙江省临安於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位于天目山南麓,高后线南侧,于年3月启动建设,建设前期便引入央企——中商农业参与筹建,建筑总面积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万元。

中心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名单,为粮油种植户提供了“1+7”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和专业农事服务,年服务能力达11.5万亩次。

建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中心采用“国资+企业+家庭农场”模式,根据各环节作业服务需求,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每年提供机耕服务2万亩、育秧服务3.5万亩、机插0.5万亩、植保3万亩、机收1万亩、机烘1万亩、大米加工服务0.5万亩,形成覆盖育、耕、种、管、收、烘、贮藏加工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年中心完成各项机械化作业服务亩次,辐射5个镇。

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功能

通过智能化农机、自动化生产线、各类物联网感知分析系统、服务中心,构建水稻绿色生长模型,打造“线上农业要素集约、线下农事服务精准”的现代化农事服务平台;打通育秧服务(种子优选)、耕地智保、农机服务、农资配送、农技培训、农事研学、农品营销、仓储冷链等环节,实现一图通管,一图通用,让农户通过手机端即可获得全部功能体验。

建成全程智能化育秧装备

针对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水稻育供秧“卡脖子”环节,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团队、杭州丰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云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标日本久保田ST-型水稻育秧中心,建设了国内顶尖的“一机双播”和“粮、油、菜”三合一精量播种流水线,实现工厂化育秧全程智能化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追溯体系,促进水稻增产5%-20%,农机效率提高10-20%。

拓展育秧(苗)中心功能

横向连接产业多元化,解决育秧(苗)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与周边畜牧场合作,开展大麦等传统饲料主原料的工厂化育青业务,提升主原料的生物活性,节约种植青储饲料的土地资源,比传统饲料营养价值高30%,降低青储原料采购成本5%-10%。

传承共享宋韵农耕文明

服务中心对照《耕织图》文化,通过沉浸式体验、AR互动、场景复原、研学互动等场景,展现中华农耕文明、古代农机的农事生产情况,为传承宋韵耕织文化、现代农业产业、农事体验课程、农业技术培训提供丰富场景空间。

资料:临安农林

#临安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fulane.com/xfljg/1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