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浮小麦大麦荞麦,形态各异,各显
小麦甘凉,除烦养心;浮麦止汗,兼治骨蒸;大麦味甘性平,去食疗胀;荞麦甘平微温,养胃生津。小麦《中药大辞典》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种子(成熟种子、浮小麦则为不成熟且干瘪种子,这就是区别)性味功效《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麹,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看到没有小麦做成的面没有此功效)《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微寒,味甘,无毒。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小麦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客热外热也,小麦味甘而润,润则阴生,故除客热。少阴之脉络咽,水不制火,则烦渴咽干;小麦气寒,则壮水清火,故止烦燥。肾与膀胱为表里,气寒益肾,则膀胱热退而小便利矣。肾水足则生肝木,木滋则气平,所以养肝气也。脾统血,血热则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气寒清热,所以止唾漏也。甘润益血,女人以血为主,血足所以易孕也。《本草害利》小麦寒气全在皮,故面去皮则热,热则壅滞动气,发渴助湿,令人体浮,皆其害也《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微苦,《素问》: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小麦是手太阴药。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润辛金之枯燥,通壬水之淋涩,能清烦渴,善止悲伤。现代运用:常喝小麦茶,除烦养心,治失眠睡不着觉,清肠胃,疏肝解郁,除烦躁。归经《本草经解》归肾、脾经《长沙药解》归脾、胃、肺经浮小麦《中药大辞典》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全国产麦地区均有生产。性味功效《本经逢原》张璐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饮片新参》王一仁浮小麦形色:色淡黄,多空壳性味:甘淡平。功能:止虚汗盗汗,生津液,治劳热骨蒸。分量:三钱至一两。用法:生用。禁忌:寒湿者忌用。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有止汗,退虚热之功,主治虚汗、盗汗,虚热不退,骨蒸潮热。大麦《中药大辞典》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功效《本草纲目》“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治小便淋痛;治麦芒入目;治老人烦渴不止、饮水不定、舌卷干焦;治水气病;夏季清暑热;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部脓肿。大麦面粉可以食用,大麦还可以制成啤酒,帮助消化,疏肝利气,帮助调整肠胃功能的功效。大麦茶主要用于消温解毒,健脾瘦身,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润肤乌发。大麦茶还可用于:(1)饮食过度,胸闷腹胀,炒黑研磨服,有化炎消胀,调中止泻之功。(2)小儿食积,面黄肌瘦,老弱之人,食少乏力,用大麦加糖服,益气健胃。(3)消化道溃疡,以大麦为主食,可平胃气,止隐痛。(4)暑热烦渴,用大麦煎水茶,清暑生津,除烦解渴品质鉴别有轻炒和重炒两种,清炒口感淡爽,重炒口感醇厚,中国人的口感偏重,市场多重炒,是市场的主流。饮用方法1、水2升左右,煮沸,放入一包大麦茶,再煮5-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2、不愿意煮的MM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泡15分钟就可以喝了。煮的比较香。在办公室可以用泡的。3、夏天不想喝热的,那就把泡好的大麦茶放进冰箱吧,会是很好的解暑饮料。注意,冰的大麦茶不要多喝,因为冰过的大麦茶调理肠胃功能很强,除非便秘,不然适量啊。特殊价值日本静冈大学农学系卫藤英男教授日前宣布,经研究发现,麦茶含有抑制癌变的特定物质,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美容功用1,全身美白。家里有浴缸的MM可以把喝过的茶包放进浴缸里,或是直接把茶水倒进浴缸,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滴入一些精油,例如玫瑰、薰衣草等,做个全身美白的SPA。2,隔夜的大麦茶用来刷眉毛,眉毛会变得浓密。3,用温热的新鲜大麦茶来洗脸,也可以达到美白的效果。荞麦《饮片新参》王一仁形色:壳色紫褐肉白,作三角形。性味:甘平微温。功能:养胃生津,化肠胃食滞,治白浊带下。分量:三钱至一两。用法:煎汤代水。禁忌:多食动风发热,气虚头晕者忌用。《随息居饮食谱》王孟英甘温。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而易长易收,尤为救荒极品,各处皆宜广种为是。另一种味苦者,虽不堪食,亦可济荒。小儿丹毒热疮,荍麦面醋调涂。白浊白带,脾积久泻,休息痢,并宜食此面。痢疾,炒熟荍麦二钱,砂糖汤调下。绞肠痧痛,荞麦炒焦,开水调服。汤火伤,荍麦炒黄,水和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fulane.com/xflpp/12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麦植发,帮你保住颜植的神助攻
- 下一篇文章: 大麦是常见的一种粗粮,营养价值高很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