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功效 >> 袁隆平的梦想在浏阳实现了水稻两米高,亩产
禾下乘凉
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在浏阳实现了!
“巨型稻”在浏阳试种成功
浏阳龙伏镇焦桥村,“巨型稻”立体种养实验基地,多亩试验田里,水稻平均株高2米,平均亩产达到斤,株高和亩产量均比普通水稻高出一大截。
这也是在浏阳首个试种成功的“巨型稻”项目。
9月25日,浏阳日报记者来到龙伏镇焦桥村“巨型稻”立体种养实验基地,一台收割机纵横驰骋,稻谷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弥漫着整个稻田。
“这个是最矮的‘巨型5号’,也有1.8米高。”基地负责人袁宁波兴奋之情挂在脸上。
什么是“巨型稻”?“巨型稻”是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历经10余年研究培育出来的超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平均亩产可达公斤,去年10月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并对外发布。
巨型稻株高2.0米以上,株形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可达40吨/公顷以上),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穂最高实粒数可达粒。
正是看中了“巨型稻”的巨大优势,去年10月,在深圳打拼了10多年的袁宁波回家创业。他流转了多亩农田,并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引进了“巨型5号”“巨型6号”“巨型8号”三个生育期品种展开试种。
目前,生育期为天的“巨型5号”率先迎来收获季。
“根据测算,亩产达到了斤。”袁宁波告诉记者,生育期稍长的“巨型6号”和“巨型8号”,也将在10月上旬和下旬迎来收获季。
个头高,产量大
你以为这就是巨型稻的全部了吗?
“巨型稻”不是无情物
化作养料更有用
更神奇的是……
立体种养每亩产值超过1.5万
除了发展标准种植,袁宁波还积极发展了“‘巨型稻’-黑斑蛙-泥鳅”20多亩、“‘巨型稻’-龙虾”多亩。
如今,“巨型稻”与黑斑蛙、泥鳅、龙虾共生的和谐场景,也正在龙伏镇焦桥村“巨型稻”立体种养实验基地上演。
在袁宁波的带领下,浏阳日报记者走进了“稻-蛙-鳅”种养区。
“这个是最高的巨型8号,平均株高达到2.2米。”袁宁波一个箭步跨入稻田,在高大的“巨型稻”面前,1.7米高的他显得矮小了不少,伸直手臂才能够到稻穗。
“青蛙可以捕捉稻田里的害虫,青蛙、泥鳅的排泄物又为‘巨型稻’提供了充足的肥料。”袁宁波告诉记者,试验田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种出的大米米香四溢,软糯适中,目前市场上已有“巨型稻”大米上市,价格达到20元/斤,“加上仿原生态的饲养出来的黑斑蛙、泥鳅,每亩产值将超过1.5万元。”
“巨型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对照表
新闻延伸
袁隆平点赞“巨型稻”:好材料,有潜力!
其实,早在2米多高的超高产优质“巨型稻”成功培育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来到“巨型稻”试验基地参观,评价“巨型稻”称:“我们现在大面积生产的常规稻和杂交稻都是半矮杆,大概90厘米到1米,这是新高杆,或者是超高杆,是个好材料,有潜力!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生物学产量高。”
“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巨型稻”杂交品种米质达到优质稻三级标准,突破了杂交稻育种中“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关。
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10多项自主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
来源:浏阳日报(记者罗方平)
摄影:张迪
责编:江卉
审核:龙章平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