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山房书话在水稻研究领域,他的资历比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0/11/13 2:34:34   点击数:
整理山房藏书,从一本年湖南出版的《农家历》封底上,看到了水稻丰产模范田启发的照片,一下子引起了我对田启发的兴趣。查阅史料,原来,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田启发就出名了。田启发是南县武圣宫岁丰村人,祖籍溆浦,年他就当上了南县、湖南省和全国的水稻丰产三级模范,年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成了洞庭湖区家喻户晓的名人。这位吃过旧社会的苦、大字不识的“作田佬”做梦也没有想到,种粮食能当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能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还能当上水稻生产专家。解放初,全国的土地改革如火如荼,田启发带头参加革命,他事事领先、处处带头。土改工作结束后,田启发积极投身到了“爱国丰产竞赛”运动中。那时,科技跟不上,粮食产量低。他首先想到的是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他大胆改革,改一季稻为双季稻,对田土实行精耕细作,最后到收获时,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了斤,名列全县第一。在田启发的带领下,社里、村里的水田,大都种上了双季稻,如何使单产更上一层楼呢?他觉得种子上潜力很大,于是改传统品种为优良品种,他先后选育推广了十多个高产良种,个个都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他所在的岁丰村成了良种繁育场。60年代,他把浸种育秧作为重点,探索出了一套不烂种、不烂秧的成功经验。农技部门帮他归纳为“两开一凉,高温破胸,恒温催芽,稀播壮秧,追好断奶肥,育好三盘根”。按照这个办法育出的秧苗,群众形容它是“青杆杆,绿叶叶,根根筷子粗,株株扁蒲秧,带崽插下田,插下就是一丘禾”。群众称赞田劳模是个真正的“田秀才”,育出的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扁蒲秧,益阳地委大力推广田劳模的育秧经验。年珠江电影制片厂,还把他的育秧经验搬上银幕。从此,田劳模的育秧经验,田秀才的扁蒲秧,名扬三湘四水,传遍洞庭水乡。由于他在粮食生产的突出贡献、年初,泥脚杆子出身的农民,被破格提拨为益阳地区农科所副所长。当上了干部的田启发并没有离开生产一线,70年代,他在岁丰村三队办起了“油、稻、稻”三熟试验点,实验取得了成功,“油、稻、稻”三熟制在湖区得到了全面推广。长年劳累的田启发,积劳成疾,患上了癌症,67岁那年因病去世。田启发不但是劳模,还是水稻研究的土专家,他着手研究水稻时,袁隆平还在大学读书,他研究水稻的资历比袁老还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gx/192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