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介绍 >> 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受菌源、气候、水稻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几方面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水稻不同生育期抗病能力不一致,种植制度和田间管理水平对纹枯病流行有一定影响,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高峰前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
一、菌源。
病源菌以菌核遗留在田间残留病株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源,田间菌核量的多少受上季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田块菌核残留量越大,初次侵染源越多,初次侵染的株发病率越高。
二、气候。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生的病害。温湿度综合因素影响纹枯病的发生。稻株间温度在23℃以上,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与湿度高低关系密切,湿度越大,发生越重。多雨寡照的天气对病源菌扩展有利,田间小气候对病情扩展有一定影响,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情扩展。
三、栽培条件。
长期灌深水的稻田,水稻纹枯病发生重,浅水勤灌,干干湿湿,湿润管理病情发生较轻。直播稻田密度大,通风透光能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氮肥施用量大,磷、钾肥不足,稻株抗病力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
四、品种和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纹枯病发生程度有所不同,矮杆阔叶型比高杆窄叶型品种较感病,叶色深绿型比叶色淡黄型感病。
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推广宽行窄株栽培,增强通风透光能力;加强水肥管理,田间不能灌深水,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适度晒田,对冷浸田和烂泥田要重晒,后期要坚持干干湿湿,保持田间湿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看苗情科学补施穗肥和粒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二、物理器械防治。
稻田翻耕后,耙田时灌3寸以上深水,可使大量菌核浮于水面,用网子等工具打涝田角、田边浪渣,带出稻田晒干后烧毁,减少田间病源菌数量,预防纹枯病发生。
三、生物防治。
提倡稻田养鸭,利用鸭子在田间活动,破坏菌丝生长,取食下部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和有机肥料,减轻纹枯病发生。
四、药剂防治。
孕穗期可每亩(.7平米)施用蹈冰消毫升,每7天喷一次,治疗可选用蹈冰消加大药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