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麦 >> 大麦介绍 >> 郭麒麟主演方旭戏剧作品牛天赐上海首
话剧《牛天赐》是著名戏剧人方旭继《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二马》、《老舍赶集》之后,第六次改编并导演老舍先生的作品,也是小说《牛天赐传》首次被改编并搬上话剧舞台。
方旭与戏剧谷的渊源颇为深厚,年他获得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演员”称号,《二马》、《老舍赶集》也曾参与过戏剧谷的演出。
《牛天赐》剧照(摄影:张睿)
从年首演以来,《牛天赐》不断收获好评,在豆瓣上拿到了8.5分的高分,得到了一众业内人士的鼎力支持,获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年度人气戏剧、年度十佳戏剧,实在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好戏。
故事讲述了北平少年牛天赐成长的蹒跚史。牛天赐刚一出生就被弃在了路边,被无后的牛家收养,取名为“天赐”。其养父牛老者,是个有着若干店铺和房产的商人,牛老者一心想把牛天赐培养成一个精明的商人,承继自己的家业;而养母牛老太太,则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妇人,一心想把牛天赐培养成为一个“官样”的儿子,学习经世致用的道理,以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却怎料事与愿违,牛天赐并没有长成爸妈期待的样子,他在抓周的时候抓到了哗啷棒,而之后爱玩也成了他成长中最重要的注解。
《牛天赐》剧照(摄影:何桓)
牛天赐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在虽被遗弃却又得到收养、不愁吃穿,不是只身飘荡在世上,而不幸的是天赐在成长中背负期待而失去自由,时时都要遵循规矩,又因为是“私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尽了同龄人的欺负,仿佛生来有罪。在牛天赐的生活中,孤独是他的底色。来来往往的人,繁繁复复的事,最后也只留下了天赐一人,终得自个儿上路。
在剧目的最后,举目无亲的牛天赐一个人走向深处,只留下一个背影,这背影预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天赐少年时代的结束,而未来走向何处,我们已无从知晓。
整部话剧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带领观众进入牛天赐的生活,以阎鹤祥所饰演的门墩儿开场,又让天赐以成人的视角讲述自己从婴儿时始的生活经历,好似在讲别人的故事,但其实又身在其中。
《牛天赐》剧照(摄影:张睿)
“人偶合一”的舞台设计是导演的奇妙构思,让扮演牛天赐的演员郭麒麟手持人偶“小牛天赐”,从“洗三”、“抓周”到牛天赐的童年、上学,直到他母亲去世,人偶始终与演员共存。这样意象化的表达让牛天赐拥有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回望自己从婴儿至成年的这十多年历程,更多添了一份苍凉。
方旭导演对北京传统文化和对老舍先生的熟悉让这个故事从小说中走出来,走到舞台上,剧本经过了漫长的修改和打磨,包含着创作者的拳拳盛意。作品延续了导演方旭“大写意”的戏剧艺术,呈现出简约美感的舞台风格,再一次使用“全男班”的演绎,也赋予了剧作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别致的喜剧效果。一众优秀的艺术家的加盟,又让作品在舞美、服装、音乐等层面来实现大胆而符合当代审美的尝试,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当代视角下的牛天赐的故事。
《牛天赐》剧照(摄影:何桓)
百年后,牛天赐换名,但故事仍旧延续。正如导演方旭所说“人人都是牛天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本质的改变。我相信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家庭和社会的桎梏依旧构成当下孩童成长的困局,严肃的教育问题没有随着时间的更迭而消退,而是改头换面地躲藏在了新问题的背后,归根究底,《牛天赐》是对人生成长和教育哲学的思考。
孩子该如何长大?模范的还是自由的?被规训的还是允许放飞的?时至今日依旧困扰着众多的为人父母。牛天赐的故事似乎有了个答案,愿这答案也能引起你的共鸣。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剧目《牛天赐》
▲3月19日9:18正式开票点击海报,收藏链接,准时抢票每人限购2张演出时间5月5日(周三)-5月9日(周日)19:30演出票价////元《牛天赐》购票须知
原定于年5月6日-5月10日在FANCL艺术中心(艺海剧院)演出的《牛天赐》剧目,现确认延期至年5月5日-9日。由于可售座位较去年发生变化,本轮开票中,年已购票且未取消订单的的观众朋友们将获得优先安排。
具体方式为:
本轮演出开票前24小时,为这部分观众朋友的特权购票时间,请使用原购票账户参与抢票。您可自行选购全部演出场次和位置,逾期视为放弃优先购票权,特权购票结束后原单将统一办理原路退款,详情请留意大麦网及客服短信。正式开票日起,所有余票将会统一开放,以供各位朋友抢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