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对有理由相信苏东波是广东人
自古有云:民以食为天。做为一个广东人对吃方面还是非常有发言权的,这段时间宅在家里看了很多苏东坡的作品。很怀疑这位宋朝诗词歌赋都造诣极高的大文豪就是我们广东老乡。因为苏东坡不仅仅是老饕,而且对吃方面的研究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一,千古吃货,为吃作诗诗词在唐宋时期发展到巅峰,留下了无数的极为优雅美妙的作品。其中对食物菜肴的描述也有不少,但我还未找到一个诗人像苏东坡那样写了那么多关于美食的诗的。那到底苏东坡写了多少首呢?据统计他存世的三千多首诗词,提到吃的就有一千多首,专门写吃的也高达四百多首。一千多首诗,那简直就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宋朝版啊。苏东坡的诗在当时非常出名的,据说苏东坡当时写完一首诗就有人马上抄送給城中的权贵和皇帝的,就算被流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宋朝皇帝一边看着苏东坡的诗词,一边咽口水的情景我想场面应该相当有喜感。罗宾汉和大家分享几首苏东坡的诗《鳊鱼》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丁公默送蝤蛑》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食蚝》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罗宾汉的键盘上已经流满了口水了,不能再读下去了。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个吃货,要不就是骨灰级吃货。这些人在苏东坡面前怕是要惭愧了。古时候都流传一句话君子远离庖厨。但是苏东坡不会这么想,他是一个既能大雅,又能大俗的人。苏东坡因为正在敢言仕途一直坎坷,几经流放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美食的热爱。二,多次被贬,苦中作食苏东坡一生经历了3次流放,流放的地方一次比一次远。其他官员流放或感叹自己未遇明君或在当地施行德政造福百姓。苏东坡每次到流放地除了施行德政外还外加一个特殊技能,就是开发当地美食。北宋元丰二年(公元年),四十多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市),担任一个毫无实权的小官。当时的苏东坡薪俸微薄,苏轼只能精打细算着过日子。一家人只有四千五百钱可用。他将这些钱分成三十份,每次用钱在取下来然后记录下来。名副其实的数着钱过日子。生活拮据,柴米油盐也难道了这位大文豪却难不住他吃货的本色。当时猪肉有“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说法这正好符合了我们苏大学士的胃口。于是他就自己琢磨做法,这便研究出了东坡肉。苏东坡把猪肉的做法分享給当地百姓,大家吃后都觉肥而不腻非常好吃,结果猪肉在当地大家开始普及起来。苏东坡也非常开心还写了上面的那首《猪肉颂》。原来现在肉价贵的“元凶”竟然是苏东坡。公元年苏轼又一次被贬,这一次他要去的是惠州。这次我只能承认他是回老家。现在的广东惠州当然很发达,但是宋朝的时候惠州还是一片偏远蛮荒之地。虽然如此也没有影响苏东坡的阔达的心胸和吃货的本色,还写下了千古名句为家乡的水果特产做宣传推广。《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如果我们只看诗句那能想象这是一个被贬官员的作品,根本就是一篇春风得意之作。苏东坡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妙人,荔枝也很好吃也不能天天吃荔枝下饭,还是得想下晚饭吃什么才好。当时惠州市井每天会杀一只羊。苏轼是戴罪之身,不敢去争买羊肉,只好买那没什么肉的羊脊骨。今天看来,可算是眼光毒辣。然后一道千古名菜又诞生了:东坡食谱之羊蝎子。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苏轼《与弟子由书》今天专吃羊蝎子的饭店可谓数不胜数,这些饭店的老板看来都得多些苏东坡这位祖师爷。公元年苏东坡再被贬至更为偏远的海南岛儋州。海南岛当时有天涯海角的称呼,极度荒芜。这样的处罚在宋代,几乎仅次于死刑。王尔德说过: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句话用在苏东坡身上可谓最为合适。当时的苏东坡亲人渐次凋零,仕途更是绝望可以说是人生的谷底。苏轼在写文赋诗之外,似乎就只能用美食排解自己心中的愁苦。擅长苦中作乐的苏东坡加紧在当地野生动物中寻找美味又便宜的食物。终于,他发现了鲜美的生蚝,并探索出一套吃法。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苏轼《食蚝》又一道苏氏名菜诞生了,他甚至还为此写信给儿子,让他不要公开海南生蚝的秘密,因为担心朝中大臣知道后,会跑到海南跟他抢。这一年的苏轼已年过花甲,他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但仍然能保持希望和幽默乐观,相比我们苏东坡这位精神老乡真是罗宾汉的榜样。三,是厨神还是地狱厨师看完苏东坡的官员吃的诗,想必苏厨神的形象已经在大家心中建立了。但也有人认为实际上和苏东坡当初的东坡肉已经相去甚远啦,有好事之人按《猪肉颂》上的做法做了一次东坡肉味道很一般,更有苏东坡酿个酒,硬是拉着全城人一起喝,全城人跟着他一起拉稀,结果大家都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这说明,苏东坡的厨艺真的就不怎么样,说是“黑暗料理”也不为过。甚至有诗文留下《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因此觉得苏东坡的发明很多都是半路夭折,要么是流放苦中作乐,要么穷困潦倒想的怪招。罗宾汉觉得苏东坡发明了多道美食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当时条件有限味道未必就很好,后世对菜品经常了多长改良才变成现在大家喜欢的口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再者苏东坡虽然被贬,但是他是朝廷命官的身份是没有变的。当官执政是他的主业,诗词歌赋创造是他的专业,发明美食只是苏东坡解馋和贫困导致的无心之作。苏东坡被流放不会有人侍候,下厨做菜自己亲力亲为估计也是常态厨艺不会差。至于他经常异想天开创新发明,偶然实验失败变成黑暗料理也是非常正常的。苏东坡正直清廉的作风,乐观阔达的人生态度才是我们要去敬佩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uefulane.com/xfljs/13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甜党咸党争个啥北咸南甜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