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致敬我所见过的一代最能吃苦的农村妇女

发布时间:2021/7/24 14:12:43   点击数:

致敬我所见过的一代

最能吃苦的农村妇女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又到了,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故乡的一帮正在老去的农村妇女。她们像田野中无名的小草,扎根大地,接受阳光雨露,昂首挺胸,保持一方水土,不断释放氧气,散发芳香。

她们顶过烈日,经过风雨,挨过寒冬,冒过霜雪,不屈不挠,顽强生长,含辛茹苦地抚育后代。她们的生活要求极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她们像路基上的石子,托着时代的列车飞驰。

她们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受当时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读书不多,但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全国普及的毛泽东思想教育。她们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为国家,为家乡,为自己的家庭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在农业集体化年代,她们成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除了在田野中忙碌,就是在家庭里操劳。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比男人们吃了更多的辛苦,作出了更多的奉献。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年代,农业生产几乎全靠人力。

记得当时最苦的农活是“三弯腰一担挑”。我们家乡“三弯腰”(割麦、栽秧、割稻)主要靠妇女劳力。“一担挑”(挑麦把、稻把,挑肥料)也有青壮年妇女参加。每到割麦插秧季节,由于连续多日弯腰埋头干活,她们经常晒得头发焦黄,后腰衣服遮不住的地方,皮肤都被晒出了一条带鱼状的黑长条,上眼皮都出现了水肿。

在场头脱粒和翻晒粮食时,口渴难耐,常见她们走到场头池塘边,双手赶开水面漂浮的草屑、灰尘,捧水就喝。我那裹着小脚的老祖母,担心她们喝坏肚子,常常主动地烧一些大麦茶,颤颤巍巍地给她们送去。

那时,到了冬天农闲季节,都是男女劳力齐上阵,不是修水利,就是积河泥。凛冽的寒风吹裂了她们的手脚,汗水泥浆浸湿了她们的衣裤。到了春天,他们又要忙着铲草皮,沤绿肥。收工回家的路上,还不忘拔些野草带回家喂猪。

尽管她们常年忙碌,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可是也不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和爱人都有工作,可是家里还有“口粮田”,每到农忙季节,我们就犯愁了。

抢收抢栽季节性很强,靠我们自己肯定忙不过来。跟人家换工吧,我们除了农忙假也没有时间还人家的工;请亲朋好友帮忙吧,各家都很忙,我们也不好意思开口。每到这时,本村组都有一些妇女主动出来帮忙。

特别难忘的是年稻收季节,我父亲突患脑溢血去世了,我们忙于办老人的丧事,二亩多口粮田里的稻子也顾不上收割。等我们忙完了父亲的丧事,才知道村里几名妇女已经不声不响地替我们家把稻子全部割下来、运到场上,脱粒、摊晒结束,一袋袋稻谷就等我们往家里搬了。

当时我们那里收割、脱粒、运输等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这两亩多地的稻子全是她们弯着腰,流着汗,一刀一刀割下来,一把一把捆起来,一担一担挑到场上,脱粒、摊晒……其中还遇到雷雨,她们及时抢收、遮雨,雨后再摊晒,其中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

我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要付给她们劳动报酬,她们一个也不肯收。确实,这份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她们帮助别人是那么侠义豪爽,可是当她们遇到困难,得到别人帮助时,又是那么念念不忘,知恩图报。

去年深秋的一天,我回老家的时候,看到我们村民组80多岁的徐兰英大嫂骑着三轮车从我家门前经过。一聊才知道,她刚去帮助种田大户收红薯回来,车上一堆约20来斤红薯,就是她的劳动报酬。

她硬要送一些红薯给我带回城里吃,我以“上车下车拿着不方便”为由,婉言谢绝了,她很过意不去地对我又说起了几年前我们帮助她的事儿。

那是在一年春节期间,她丈夫散步时在我家门前突然头晕倒地,呕吐不止。正在家过年的我在南京检察院工作的大女婿胡彬华看见了,一边急忙发动自己的汽车,在他家人的帮助下,把她丈夫扶上车,一边拨打急救中心,要了救护车,然后开车与救护车相向而行,在半路上交接了病人,争得了时间,使她丈夫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事后,徐大嫂曾经送了几十块钱来我家,说是她丈夫把我女婿的车吐脏了,作为洗车费,我们说什么也没收。后来我们再回老家时,她一得到消息就送些自家的鸡蛋和新鲜蔬菜过来,我们最多只收下一点蔬菜,鸡蛋让她拿回去给病人吃。

就这么一点小事,过去几年了,她还牢牢记在心里,淳厚善良的农村妇女乡亲,真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啊!

像徐大嫂这样一帮当年的农村主要劳动力,现在都已步入老年,生活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她们都还闲不住,有的从附近企业拿回一些酒店用品或工艺品来加工,有的到附近打点零工,打扫卫生、栽花栽树等,多少挣点钱,以减轻儿女负担。但愿她们老当益壮,健康长寿!

写于年3月8日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作者:尤兴益

责编:毛秘李郎杰《白浪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cd/218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