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

A股4次著名ldquo抱团rdqu

发布时间:2021/6/9 18:26:25   点击数:
年以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渐崛起为A股的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机构投资者通常拥有相似的决策框架、考核机制、信息渠道、行为模式,导致A股在年以后出现过4次非常著名的“抱团”。而每一次“抱团”的切换,成为决胜相对收益的关键契机。本文试图分析“抱团”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推动抱团形成和瓦解的宏观和中观变量,试图在投资上获得一定的启示。核心观点?按照我们的定义,持续加仓并持有一个板块接近至超过30%,视为“抱团”。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四次,分别是:Q1-Q1抱团金融持续13个季度;Q3-Q3第一次消费抱团持续13个季度;Q1-Q1抱团信息科技持续13个季度;Q1-当前第二次消费抱团已经持续了13个季度;但如果从Q1算正式开始抱团,目前只持续了10个季度。?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定期业绩考核机制、排名压力、产品发行运作机制以及相似的真·价值投资理念,导致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是“抱团”出现的主要原因。?每个板块的业绩推动自有其原因和逻辑,货币超发和信贷放量时金融板块业绩改善并大幅回升的动力;通胀升温是消费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新技术和并购趋势是信息科技板块业绩大幅改善的动力。?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抱团到了后期,给了很多投资者以“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以在后面不同的简单明了上口的概念体现。每当基于信念的投资理念超出了业绩的范畴,很容易让投资者麻木而对出现的变化视而不见。“躺着赚钱这么简单为什么要调仓?”这种理念也会让在抱团最后减持的投资者痛苦不已,如果跑会不会又会重新抱回来?如果不跑大家都在跑怎么办。?抱团问题成为投资者永远面对的难题。对于率先重仓抱团板块而成功的基金产品管理人而言,这种两难体现在,要不要减仓不减仓?会不会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快乐的烦恼,但更麻烦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明星两难”,简而言之,越想要业绩好,就越要重仓那个抱团板块,而且必须最坚定最持久,但是越坚定也就越难在风格和行业发生变化时,进行适时的调整。?抱团过程中会出现经典的“抱团-申购-买入抱团板块-抱团板块继续跑赢-吸引更多存量资金加入抱团”这个正反馈,这种经典正反馈会总引发估值溢价,但往往溢价出现这一波行情是最精彩的一波。?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而比找到业绩更好的板块更重要的找到驱动业绩变化的中观和宏观变量。风险提示:抱团瓦解时可能会大幅跑输市场;抱团板块估值溢价导致踏空。序言:“抱团”与机构投资者的基本特征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特殊阶段,使得中国经济中,传统基建、消费升级、科技发展、金融扩张同时存在,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是并存的格局。因此,映射到A股,四大板块——周期、金融地产、消费、科技(主要是TMT),所体现出的机会是轮动的。除了周期板块往往股价波动比较快,投资者很难较长期限内持有,而金融地产、消费、科技是机构投资者愿意持股的主要板块。因此,A股出现了抱团轮动的特征。本文就“抱团现象”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投资有一定的启示。1、什么是“抱团”何为“抱团”?抱团是抱团取暖的简称,意思是所有参与者不断加仓某一个板块,到后来集中持有某一个板块,不轻易进行调仓换仓。本文中,以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作为代表描述,以持续加仓某一个板块至接近或超过30%,并持续持有超过两个季度以上,称为“抱团”。由于机构分散投资的要求,持有一个板块超过30%算是比较高的集中度。年,随着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的不断壮大,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年以后,大概出现了四波非常著名的抱团。分别是:-年加仓并抱团金融地产,我们称之为“金融的黄金年代”-年加仓并抱团消费“第一次消费抱团”-年加仓并抱团信息科技“移动互联网浪潮”至今持续加仓并抱团消费“第二次消费抱团”2、“抱团”现象的出现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在A股市场上,基本有两大类投资者,一类是以个人投资者的散户群体,做出买入卖出的决策理由五花八门;另一类是以公募、保险、私募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有着相似的投资决策框架和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定期考核机制国内的基金产品管理人都有定期的考核机制,无论是绝对收益(和一个固定的业绩基准比较)或者是相对收益(对市场指数进行比较)。而且,国内基金管理人面临的投资环境比巴菲特困难太多——最短的三个月,最长三年就必须交出一份答卷。这种定期考核机制,是我们分析抱团机制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如果一个行业表现持续好,你没有买入这个行业,在定期的考核的时候,就会遭遇灵魂之问——“你为什么没有”“你为什么没重仓”,到最后,表现最好的那个行业被持仓越来越重,直到有外部因素让部分投资者坚决的放弃这个行业。?真·价值投资巴菲特被封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但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与本文所指的价值投资大相径庭,巴菲特由于其公司无短期业绩考核,极低的融资成本,所以可以长期持有高ROE高分红的股票,本质上更类似套利。不过很遗憾的是,这种“价值投资”对于国内机构投资者只是理论是上的存在。为什么要加一个“真”,因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整体是最看重业绩的,对业绩和价值的看重可能要远超巴菲特。通常要算清楚每一个季度的业绩,一个上市公司一个季度业绩稍微低预期,都要考虑减持。因为就算你相信这只是短期的,但是你仍然要担心别的投资者会无情的抛弃,导致股价出现明显的回调,为本季度的考核蒙上阴影。在这样的决策框架下,就哪怕没有定期考核,机构投资者也会要选择业绩持续性最好的板块。因此,在真·价值投资的思路下,业绩持续表现优秀的板块必然会被集中持有。?排名机制不管你是公募还是私募还是保险,不管你是相对还是绝对,只要你有公开业绩,那么就一定会有人给你每年排名,甚至季度排名,每月排名。而渠道在进行营销和推广时,毫不犹豫的把资源倾向给排名最高的产品和管理人。而规模又是机构投资者的最重要的指标指标之一。这种排名机制和高考类似,做最好的自己并不足够,必须要在争取行业内尽可能高的排名。这种排名机制之下,你必须争取买的每一个股票都要比其他股票尽可能的好。当然,股价背后最重要的是业绩。因此,在相同的机制下,大家买入的就是业绩增速最高的行业。?产品发行(分配)机制当一类型的基金产品能够连续两年排名靠前,那么第三年第四年,这个基金管理人可以被作为重点营销的对象,发行新产品或者管理更大规模的存量产品。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机制,为了保持持仓风格的稳定性以及路径依赖,新产品、新申购以及新管理的资金最佳选择就是——买入原来产品的持仓。那么就会形成正反馈:业绩好——认购新产品老、产品净申购——买入原持仓——业绩更好——发行更多的产品这种机制后面简称为“抱团-申购”正反馈,这种机制导致抱团的板块的最后一波多数情况下会出现估值溢价,而这一波往往就是抱团中策略涨幅最大的一波。以上四个特点,凡是机构投资者或多或少都有的特征,而其中,公募基金的约束最为强烈。因此本报告中,对于机构持仓的分析,主要是以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的持仓作为展示。第一次抱团:金融的黄金时代1、起因——货币增速的高企金融行业货币增速高以及信贷增速高的阶段往往业绩比较好,回顾中国的货币投放历史,最让人惊心动魄莫过于年开始的“热钱”涌入和年的“四万亿”。近些年来,信用和货币的派生需要经过多重复杂的机制。不过这不是本文需要讨论的,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最简单的年代。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了近10年的升值历程,热钱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带来大量的国外投资。而彼时,中国实施结售汇制度,因此每一美元外汇流入,最后都变成央行的储备资产,央行对等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因此,流入多少美元,最后就派生出了汇率×外汇占款数量规模的基础货币。-年,是有数据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最快的阶段。相应的,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在基础货币基础上,信贷和广义货币被以更高的速度派生出来。伴随这信贷扩张,以及股票市场的大牛市,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年,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后来,投资者逐渐总结出规律,就是金融宽松先买金融,我们进行了总结,从十年期国债利率从上往下击穿3.5%,至社融增速回升,也就是我们称之为金融宽松周期阶段,金融板块相对大盘有超额收益。我们在上一篇启示录《经济、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政策周期与框架》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2、抱团金融——那些年真正的成长股年,随着金融大幅扩张,非银金融以%的涨幅领涨所有板块,其次是银行,那些年,银行和券商都是炙手可热的成长股。金融板块在年的大涨坚定了机构持仓的信念,公募基金在年年底对金融板块的持仓高达40%。业绩高增长让公募基金坚定的持有金融板块,年持续保持在40%以上,到年三季度,也就是上证指数冲点的那个季度,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配置最高达到48%。年指数的大涨也让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   澳大利亚铁矿石是中国钢铁企业57倍利润

  中国钢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比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加起来还多。

  对应的,年,全球铁矿石的需求量是16.52亿吨,其中中国就买下了10.69亿吨,占全球需求量的64.9%。

  按道理来说,中国可以左右铁矿石市场。

  中国若不买,铁矿石出口商会全线崩盘。

  年疫情大爆发,除了中国,全球各地的很多工厂都停摆了,按照道理来说,更是中国左右买方市场的时机。

  但是现在,铁矿石如同疯狂的石头,价格飙升,由年初期的元/吨直线涨到了元/吨。

  折算成人民币是美元/吨,铁矿石的成本是多少呢?估算不会超过20美元/吨。

  %的收益率!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赚的盆满钵满,数钱数到手抽筋。

  那中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是多少呢?仅仅为6.9%!

  同样投资块钱的工厂,他们随便刨下矿,一单生意挣回块,成本的8倍,我们就只能挣6.9块。

  同样的付出,他们挣的是我们的倍。

  一边是澳大利亚的矿产企业赚钱赚得飞起,一边是我们的钢铁企业艰难谋生,在年时,31家钢铁企业上市公司合计亏损超亿。其中,武钢股份该年亏损超75亿,成为当年A股的亏损王。

  为什么我们作为市场的最大买家,却没有市场的定价权?

  02

  铁矿石涨价和制裁是否有关

  首先要说的是,铁矿石的涨价,和葡萄酒、大麦、牛肉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就算买空澳大利亚的农产品,铁矿石今天还是得元/吨。

  有些人说是因为中国「制裁」了澳大利亚,所以澳大利亚矿石涨价,甚至说赶紧主动和澳大利亚缓和关系,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说得好像印第安人给北美匪帮送几只火鸡,北美匪帮就不抢他们的土地不杀他们的人一样。

  年中国基建开始发力,铁矿石由原来的20美元/吨开始飙涨,到今年年初价格的美元/吨以上,这个时候,和制裁澳大利亚有什么关系?

  我们什么都没干,价格就涨了5倍。

  有钱不赚王八蛋,铁矿石价格飙升,是因为我们没有铁矿石的定价权。

  为什么没有定价权,我们不是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吗?

  我们是铁矿石的第1买家,约占据了全球进口量的65%;

  但是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澳洲力拓矿业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这3大巨头占据了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70%;

  铁矿石的出口,被垄断了。

  注:力拓矿业公司总部在英国,但铁矿石的业务主要是澳洲公司。

  也就是是说,哪怕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全球其它所有出口铁矿石的散户的资源全部买下来,也就是30%,还不够我们所需要的一半。

  要买铁矿石,离不开这3家公司。

  而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后面是复杂的股权和各种交叉持股,华尔街在里面布下重资,花旗银行摩根大通之类的都在,全部指望去敲中国的竹杠。

  而目前分布到各个国家,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占67%,巴西占19%,两家共计86%;

  注:出口量不等于生产量。

  离开这两个国家,把全世界矿业公司的铁矿石收回来也就是14%,更不够中国用。

  此外,如果从巴西进口铁矿石,航线距离是澳大利亚的4倍,在成本上贵得多。除了巴西,还有俄罗斯的铁矿石也比较多,但是俄罗斯的铁矿石位于俄罗斯中部,运输过来一样很贵。

  所以,这并不是标准的买方市场,并不是我们说了算。

  03

  3个月不买澳大利亚就要跪,为什么不和澳大利亚硬刚?

  现在的铁矿石价格制定标准称为普氏价格指数,是一个国际金融资本掌控的信息公司。

  他们通过30家至40家最为活跃的企业进行询价,其估价的主要依据是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沽出一个差不多的价格水平。

  这个普氏价格指数和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铁矿石的价格制定和最大买主中国无关。

  其实这个东西是虾扯蛋,价格就是他们胡定的,好比现在规定茶叶蛋的价格是美元一个,根本没用,因为没人去买,最终还是根据供需关系,由买方和卖方来决定。

  那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和澳大利亚硬刚呢?凭什么卖那么贵!

  就50美元一吨,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

  我们不买,理论上这三家公司都要崩溃,顿顿吃海鲜的现在只能去吃糠。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直接87%卖给中国,我们不买,他亏得要连裤子都没了。

  3个月不买,所有的国际资本都得跪。

  但很遗憾,我们刚不动,至少目前刚不动。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钢铁有直接关系,地产、基建、制造,没有钢铁都干不成。停掉一个月铁矿石供应,我们就没有钢铁,一个月直接面临万亿以上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中国有成百上千的钢铁企业,仅仅首钢就有8万工人,如果没有铁矿石,难道都去休息?

  而且没有铁矿石就没有钢,没有钢就修不了路铺不了桥,一条产业链都要休息。

  而我们经济瘫痪,澳大利亚就两家钢铁公司遭遇危机,他们的损失是非常有限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总市值亿美元,就算这个公司关门,我们一个月的损失至少也是他的10倍甚至倍以上。

  必和必拓的雇员总数为3.5万人,就算他们全放假,上限也就是3.5万人。

  而且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资源出口型国家,本地几乎都不需要铁矿石,几乎影响不了什么下游。

  华尔街或澳洲政府完全可以给这些企业补贴让他们撑几个月,而我们就很难受。

  或者说美国就希望这样,他死一条狗换中国发展停滞,这个买卖太划算了。

  好比我得了病,只有药厂有药可以救我,这种药就对我有效,我不吃,这个药一分不值,但是我也会没命,所以我没办法和药厂刚。

  所以,筹码不对等,这是铁矿石价格下不来的根本原因!

  04

  艰难的国际谈判和间谍案

  而且,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中国一家对全球多个国家,中国拥有绝对的定价权,但事实上是中国有家公司有铁矿石的进口资质,这就相当于是家下游企业对3家国际垄断资源商的谈判,必然造成了议价上的难度,垄断资本非常容易操控价格。

  3个人团结,和个人团结,谁的难度大?

  如同工人罢工为什么总是失败?因为是上万个工人对抗1个资本家,资本家随便收买几个工人就开始瓦解工人阵线了。

  在以往的长协体制的价格谈判中,的确就出现了因内部不团结造成的价格控制不了的状态。

  要么出现间谍或汉奸,3大垄断资本派出间谍,找中国钢铁公司的工作人员行贿,拿到中国钢铁公司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谈判的时候对方直接把中国的所有数据和商业机密全部摆了出来,直接嚣张的说:别装了,你们都快断货了。

  我们一看傻了眼,衣服直接被扒光了,没办法谈了。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胡士泰间谍案。

  胡士泰出生于年,原籍天津,年加入澳大利亚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在力拓公司工作了相当长时间,与国内各大钢厂及矿石贸易商都比较熟悉。在年到年在中国期间,将中国的钢铁企业的情况和信息摸了底朝天。

  仅在年,给中国带来了亿的损失,就这亿,是澳大利亚GDP的10%,也就是说他仅一己之力,为澳大利亚贡献了10%的全国GDP。

  胡士泰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但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

  要么就是在国际谈判中步调不一致,导致始终没有主动权,有的钢铁公司先扛不住开始放水。

  如年宝钢和必和必拓谈判,结果宝钢咬死价格的时候,中国有的钢铁企业先扛不住了,因为供应链要断了,要停工了,先找必和必拓高价进了货,马上谈判就崩了。

  结果现在就是这样,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乙方操控了价格。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双方筹码不对等。

  05

  我们自己的铁矿石能否解决问题?

  那我们自己的铁矿石呢?

  澳大利亚储量占地球29.4%、俄罗斯为14.7%、巴西为13.5%,三个国家加起来占到了47.6%

  中国呢?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4大国,占全球储量的12.3%

  但是,铁矿石好不好,炼钢有个基本的指标,就是铁石英石含量,我们的铁矿石30%-50%的含铁石英石已经是属于是富矿了,而勘探出的铁矿大部分都基本处在18%-30%,而且稍微好一点的铁矿都埋藏在较深的地下。

  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仅仅品相好,含铁石英基本都高达63%以上,而且就是在露天开发,成本非常低。

  两相比较,不仅品相不如澳大利亚,而且开采成本约是美元/吨。

  因为铁矿石是基础性商品,如果全部用国产的,铁矿石价格太高,意味着整条供应链都会成本高,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所以即使是目前美元/吨,把铁矿石的品相和炼钢的成本进行综合,还是进口比较划算,所以,目前我们铁矿石的依存度需要达到80%以上靠进口。

  06

  日本的解决方案

  问题怎么解决呢,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控股上游,在30年前,日本制造开始发力的时候,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增,日本开始全面入股三大铁矿石企业,成为他们的股东,日本三家财团三井物产、住友财团和三菱财团从年开始不断的持有三大矿山的股份,到现在为止综合应持有铁矿石10%左右的股权。

  结果日本作为矿山的老板,现在虽然自己根本没有铁矿,也需要买铁矿,却暗地里不断的推高铁矿石的价格,让中国去做冤大头。

  虽然日本也要多花钱买铁矿石,但是价格每涨1美元,他们的需求量只有中国的1/30甚至更少,在股权上的分红远远的超过了多花钱买矿石的损失。

  现在的情况就是日本和三大矿山一起敲竹杠。

  其实不仅仅是日本,三大矿山后面复杂的股权结构,是全球资本在一起吸中国的血。

  而入股上游资源,打通供应链这件事情,中国也有做,但一旦中国发力,就被澳大利亚叫停了,到现在中铝集团拥有了力拓14.99%的股权,达到了澳大利亚监管的上限。

  再多股份就不给了。

  于是,中铝虽然也赚到钱了,相当于只是少亏点.....

  今天的时代已经变了,再想入股三大矿山,已经不可能了,华尔街的资本、澳大利亚、巴西都虎视眈眈的就等着拿中国当冤大头......

  这就是现在的状态,很无奈。但是铁矿石的上限价格也就是涨到美元左右了,再如果提升,中国就只能用自己的铁矿石进行精炼了,三大矿山也不敢再无止境的提升价格。

  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临界点。

  07

  最大的机会,在非洲

  人民币结算、废钢回收、产业结构调整、卖家竞争能够缓解目前的局面,但这些都不是铁矿石问题的核心。

  现在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依耐性太强,超过了66%的进口来自于澳大利亚,停掉澳大利亚的大麦,葡萄酒,澳大利亚虽然疼,但也就是挨了两巴掌,如果没了铁矿石,澳大利亚就真的爬不起来了。

  如果有新的矿山,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仅仅是没人要的问题,是直接价格腰斩再腰斩。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是世界级铁矿。已控制和推断的铁矿石储量超过22.5亿吨,项目总资源量可能高达50亿吨。项目整体矿石品位不逊色甚至超过了澳大利亚。

  年7月29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力拓集团就西芒杜铁矿项目签订具法律约束力的西芒杜联合开发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西芒杜项目。

  西芒杜铁矿一共4个矿区,1,2号矿区由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烟台港集团为主的公司组成了企业联合体几内亚赢联盟占统治性地位。

  而年6月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联合体拿下西芒杜铁矿3号、4号区块40%股权;随后中国最大钢铁央企宝武集团正在洽谈接手中铝集团在项目上的股权,并联合其他钢企共同开发。

  我们在西芒杜铁矿的有效开采期是25年,西芒杜铁矿的开始全面开采的时候,就是澳大利亚真正要哭的时候。

  但是,他们还能薅至少5年左右的羊毛。因为不仅仅要完成矿山的建设,还有怎么从遥远的非洲几内亚将矿石运到中国来?

  澳大利亚的矿石基本就在离海不远的地方,直接上船就过来了,几内亚的矿石在内地。

  现在还有一系列的基础性工作要完成,一是新建一条公里长的铁路线,联通西芒杜铁矿和几内亚大西洋海岸。

  不仅如此,还要在大西洋海岸Matakong处新建一座大型深水港口,Matakong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以南约50公里处的海岸。该深水港口将能够容纳40万吨的散装船停泊。

  现在我们的计划是5年之内完成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产出矿。第一期计划年开采万-8万吨铁矿石,第二期提高到1亿吨。

  中国每年的铁矿石进口量为10亿吨以上,大约到年左右,西芒杜铁矿大约能提供10%左右的需求。

  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三大矿山的定价权开始瓦解的时候!也是澳大利亚真正要哭的时候。

  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被他们薅羊毛,仅仅是多少的问题。

  08

  面对全球资本的狙击

  其实从年中国开始全面进入国际贸易开始,几乎所有的能源价格都开始暴涨,中国几乎是被国际资本围追堵截。

  所有的大宗商品原油、焦煤、铜、铝直至大豆,没有不涨价的,而且都是几乎是几倍到几十倍的上涨,中国要什么就什么涨价。

  国际资本,吃准了中国,我们几乎是用几倍的成本在发展经济。

  但是很可惜,目前我们只能承受。

  如果美国如果敢将中国踢出人民币的SWIFT体系是杀敌,自伤,这个时候,所有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商都要哭,他们只能用人民币来结算大宗商品,事实上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慢慢的形成新的结算体系。

  如果美国敢不给中国用美元,你澳大利亚怎么办,给你人民币你不要,澳大利亚的铁矿就只能去死。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掀桌子。

  就是刚开始说的,我们敢停掉经济发展和澳大利亚耗吗?

  因为美国,可以杀敌,自伤,我们伤不起。

  资本主义,本质是比烂的社会,美国疫情别说死30万人,死掉万人华尔街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他们只会对这种减负的效率感到高兴。

  我们敢吗?

  美国现在几乎是把中国当内政问题在各种会议上讨论,因为一个比烂的国际体系不能容忍出现一个在疫情时不仅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积极援助其他组织的国家。

  中国现在人民币结算在国际中的比例不足2%,但美国已经是胆战心惊,因为美元不会崩溃,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让日元和欧元更烂,但是他掌控不了中国。

  美国,大可以玩俄罗斯转盘,和中国赌命,一枪一枪的开,根本无所谓,因为死的全是黑蜀黍和底层移民,华尔街毫发无伤。

  我们敢和他们这样玩吗?

  英雄的逆袭之路,必然是荆棘遍布的,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否则,凭什么在美国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中,唯有中国,能创造奇迹。

更多信息,请加小号

(全文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guos.com/dmjs/2121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